當前,化肥行業整體市場環境較差,一方面,產能結構性過剩、產品同質化嚴重、低水平競爭等嚴峻現狀倒逼肥企轉型升級;另一方面,國家扶持政策取消、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化、安全環保從嚴、肥料分級等政策迫使行業深化改革。
基于此,肥企紛紛創新轉型,探究解決方案,關注土壤健康,延伸產業鏈,大聯合、大協作、大發展等成為扎實有效去產能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加大生態環保力度、強化水土污染防治、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、促進綠色農業發展重要方向。
行業現狀
化肥產能和產量占世界31%,消費量占世界30%?;市袠I總體供大于需、產能過剩,落后產能退出遲緩,尤其磷肥產能退出遲緩;盈利能力弱,2011-2016年氮肥、磷肥行業平均主營業務利潤率為-0.25%和2.6%,遠低于石化行業平均值;產品結構亟待調整,基礎肥料品種齊全,復合肥施用比例不高,中微量元素和有機肥施用不足;肥料利用率偏低,氮肥、磷肥、鉀肥利用率分別為35%、24%、42%,遠低于發達國家;發展不平衡,氮肥、磷肥過剩,鉀肥資源不足。具體表現在:
復合肥行業現狀: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有生產許可證的復混肥企業3400多家,產能約2億,前200余家企業產能占總產能70%;生產方式上,以滾筒(圓盤)造粒、氨酸法、塔式噴淋和化學法為主;產能主要集中在山東、湖北、江蘇和四川,近年來兼并重組速度加速,企業數量下降明顯。
新型肥料現狀:競爭壓力和環保壓力下,肥料利用率高、環保性能好的新型肥料受到青睞。目前來看,新型肥料產品種類多、產能增速快、推廣應用難、開工率不高、市場環境較亂。
生物刺激素:生物刺激素是多種具有刺激功能的物質總稱。市場規模上,目前全球市場14億美元,我國市場2億美元;發展趨勢上,2020年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場將達20-30億美元,年增長率10%以上,我國市場可達到4-5億美元。
發展趨勢
當前,化肥行業總體發展趨勢謹慎樂觀。未來,農業消費減少,出口形勢嚴峻,產能退出緩慢,原料價格相對堅挺。具體表現在:
農業需求上,化肥使用量零增長、有機肥替代等將影響化肥投入;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化肥需求品種將發生改變;實行輪作休耕試點,播種面積將減少。
企業內部增效上,靈活采購方式,降低原料成本;人力資源結構不斷優化;企業提升質量,改進工藝,生產成本降低。
產業政策上,化肥優惠政策取消殆盡;資源稅、環保稅、碳交易會陸續實施;能耗指標、清潔生產、大氣排放等環保要求更嚴格。
肥料產品發展方向上,新型肥料需求增速快。未來五年中國新型肥料將以10%以上的復合增長率增長,其中水溶肥和緩釋肥增長率分別為16%和9%,生物刺激素市場增速高達18%。
改革產業結構,發展循環經濟;改革產品結構,降低成本,提高產品附加值;適應農業需求變化,調整產品結構,延長產業鏈;改革市場結構,著力開拓新市場;提高綜合競爭力,增強國際話語權將成企業未來發展方向。
在轉型發展上,肥料企業也可與農業大數據深度融合,適應下游需求變化,促進轉型發展。一方面,利用農業大數據平臺,了解各地土壤情況,及農產品新品種投放區域,研發相應肥料產品;另一方面,利用農調情況,預判當地農業種植需求,采購原料,生產產品;與農業大數據平臺合作,推廣產品,開拓市場。
我國是農業大國,也是化肥生產和使用大國,由于基礎肥料產能過剩、品種發展不平衡、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,化肥行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差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。
盡管2017年下半年后,化肥市場出現走暖勢頭,但“減施增效”、“有機肥替代”等政策催生化肥市場產生新格局的趨勢不會變。未來環境友好、肥料利用率高、或具有土壤修復功能的高效生態肥料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。(摘自農資網)